libatbus基本功能及单元测试终于写完啦
libatbus
经过茫茫长时间的编写+过年在家无聊补充和修正单元测试,再加上这两天的整理,终于把以前的这个关于服务器通信中间件的基本功能和相应的单元测试完成啦。还是可以热烈庆祝一下的。
经过茫茫长时间的编写+过年在家无聊补充和修正单元测试,再加上这两天的整理,终于把以前的这个关于服务器通信中间件的基本功能和相应的单元测试完成啦。还是可以热烈庆祝一下的。
使用_Markdown_写blog已经很久了,近期接触并且看了下流传已久的gitbook平台,感觉做得确实不错。、
之前写blog的时候一直用得是stackedit,是因为stackedit的对_Markdown_做了很多扩展,功能很强大,有自动目录、流程图、时序图等等,然后可以浏览器直接开很方便。但实际上这些功能写出的东西虽然不错,但是放到比如github上的时候,github不支持。目前大多数平台对_Mardown_的扩展都只是到了和github差不多的地步,没有到stackedit的程度。这也导致同样写得东西,复制到github或者其他的平台的时候还得过一遍样式,比较麻烦。而且这些扩展的功能也用得不太多。另外stackedit时不时被墙然后访问很不稳定也是挺麻烦的一件事儿。
再来说这个gitbook,看中他是觉得它做了一个可持续集成的功能。就是github _push_完以后可以通知gitbook然后让gitbook自动构建文档内容。这点和比如jenkins和travis等等的CI系统很像。然后支持构建成pdf、epub(开源电子书格式)、mobi(kindle电子书格式)和在线书籍。然后版式也挺漂亮,还支持模板,引用等等,感觉确实蛮适合出版发行的。虽然目前为止_Markdown_的功能丰富程度比起Latex还差不少,但是上手难度也比Latex低不少。还是非常有潜力的,而且gitbook支持用javascript写得插件,以后变数也可以很多。
使用Markdown写blog已经很久了,近期接触并且看了下流传已久的gitbook平台,感觉做得确实不错。、
之前写blog的时候一直用得是stackedit,是因为stackedit的对Markdown做了很多扩展,功能很强大,有自动目录、流程图、时序图等等,然后可以浏览器直接开很方便。但实际上这些功能写出的东西虽然不错,但是放到比如github上的时候,github不支持。目前大多数平台对Mardown的扩展都只是到了和github差不多的地步,没有到stackedit的程度。这也导致同样写得东西,复制到github或者其他的平台的时候还得过一遍样式,比较麻烦。而且这些扩展的功能也用得不太多。另外stackedit时不时被墙然后访问很不稳定也是挺麻烦的一件事儿。
再来说这个gitbook,看中他是觉得它做了一个可持续集成的功能。就是github push完以后可以通知gitbook然后让gitbook自动构建文档内容。这点和比如jenkins和travis等等的CI系统很像。然后支持构建成pdf、epub(开源电子书格式)、mobi(kindle电子书格式)和在线书籍。然后版式也挺漂亮,还支持模板,引用等等,感觉确实蛮适合出版发行的。虽然目前为止Markdown的功能丰富程度比起Latex还差不少,但是上手难度也比Latex低不少。还是非常有潜力的,而且gitbook支持用javascript写得插件,以后变数也可以很多。
所以我决定也尝尝鲜,首先是吧blog里的文章记录转移过来,然后后面的开源项目的wiki或者文档也用这玩意构建。因为我用Markdown写博文的时候本来就备份了一份在github,所以有现成的仓库,然后把目录结构和配置调整成gitbook所支持的就可以了。话说好像已经很多国内的文档和开源书籍用这个生成了。
之前做了一个转Excel表到lua/二进制/json/xml的工具-xresloader。目的一方面是方便策划。另一方面是统一客户端和服务器的转表模式,并且要灵活适应环境变化。
最初做的时候考虑到既要方便Windows下策划和前端使用,又要方便后台部署在服务器上使用,甚至要集成在一些自动化的系统里。所以必须要跨平台。
之前由于兴趣写了一个协程框架,目前这个框架已经投入项目中使用。
这个框架的上下文部分是使用了boost.context,但是从开始写libcopp到现在,boost.context也更新了几个版本。而之前几次merge基本都是简单地跟进了make_fcontext和jump_fcontext两个函数,这次就再稍微翻了一遍其他部分的代码。
首先是它在非windows栈分配的时候,增加了valgrind的适配。不过boost.context里的不同平台的栈缓冲区其实结构差不多,但是boost的实现里给复制粘贴了很多遍,所以我就干脆把这些地方合并啦。减少了一些重复代码。
记一下最近踩得两个C++独有的暗坑,其中一个和ABI相关。第二个坑其实之前研究过,但是没有实例,这次算是碰到了个典型的实例。
在项目中碰到的实例的大致流程是:
现在Redis的集群功能已经Release。但是并没有一个官方直接提供的高可用性的API可以使用。有的只有解决方案,Sentinel和Cluster。所以有必要自己设计一套高可用的Driver层以供业务使用。
CentOS 7 已经用firewalld替换掉了iptables并用systemd来管理启动服务(之前是chkconfig)。而且下一个Ubuntu的长期支持版也要这么干了。
搭建自动化构建(jenkins)的过程中碰到了挺多问题,需要装各种插件解决。为了方便下次部署,这里先记录一下用到的插件及用途
Written with StackEdit.
最近一个人搞后台,框架底层+逻辑功能茫茫多,扛得比较辛苦,一直没抽出空来写点东西。
空闲的时间,完善了LLVM+Clang+libc++和libc++abi的编译脚本。不得不说clang的编译脚本质量比gcc差不是一点点。为了在centos下尽可能编译出更多的功能和llvm的子项目,要各种改各种试才终于自举通过,并且这种情况编出来的二进制大得夸张。不过总算是告一段落。
因为项目需要,买了本《Redis的设计与实现》的电子版,顺便给这本书的作者贡献了一丢丢的Redis文档的翻译。这本书通篇贴代码,有点看blog的感觉,写得还是很简单易懂的。(不过谁告诉我为毛我花了30大洋买完不到半个月就变成10块了,坑爹么不是。T_T)
另外还零零散散地看了些《程序员的自我修养-链接、装载与库》 这本书云风之前推荐过。并且在我看得这些里国人写得书里,这确实是一本值得推荐,并且不可多得的佳作。
LLVM和Clang工具链的生成配置文件写得比较搓,所以略微麻烦,另外这个脚本没有经过多环境测试,不保证在其他Linux发行版里正常使用。
由于生成动态库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目前都是采用llvm默认的静态链接的方式。但是静态链接生成的文件比较大,并且链接的东西很多,有可能会出现链接超时的错误。 这时候可以通过手动cd到编译目录,执行 make && make install 即可
例行回顾一下2014年学习和看到的技术、思路、方案总结:
总的来说,2014年感觉看得东西都更加深入一些,量少一些。今年没看多少书,大致浏览了下《C++ Primer 第五版》,精读了《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 》,第一遍过了一下《Unix环境高级编程》这本书看一遍果断是不能完全理解的,我看完第一遍的感觉最模糊的地方是终端控制那一块。还有看了一点点的《Linux内核设计艺术》果然如gaccob所说,看起来没什么意思,有点教科书的感觉。其他的零零散散的也没什么意思的书也有,比如一个讲类似libevent的事件框架的,一个讲libuv框架的,等等。目前正在抽时间精读《程序员的自我修养—链接、装载与库》,这确实算是国人写得不多得的好书哇。
本来看到Android的ndk都开始用gcc4.8和gcc4.9了,而且gcc4.8.1开始支持全部的c++11的特性,我就很happy地用上了。结果出现这么个错误。
介于配置gitlab邮箱测试起来补交麻烦而且看日志还不明朗,这里记录一下成功配置好的企业邮箱方案。
模板如下:
# mail config
gitlab_rails['smtp_enable'] = true
gitlab_rails['smtp_address'] = "smtp.exmail.qq.com"
gitlab_rails['smtp_port'] = 465
gitlab_rails['smtp_user_name'] = "完整邮件账户"
gitlab_rails['smtp_password'] = "密码"
gitlab_rails['smtp_domain'] = "邮件账户所在域"
gitlab_rails['smtp_authentication'] = "login"
gitlab_rails['smtp_enable_starttls_auto'] = true
gitlab_rails['smtp_tls'] = true # 这个很重要,而且是官方文档里没提及的
# If your SMTP server does not like the default 'From: gitlab@localhost' you
# # can change the 'From' with this setting.
gitlab_rails['gitlab_email_from'] = '完整邮件账户'
比如我的邮箱admin@owent.net
配置如下:
# mail config
gitlab_rails['smtp_enable'] = true
gitlab_rails['smtp_address'] = "smtp.exmail.qq.com"
gitlab_rails['smtp_port'] = 465
gitlab_rails['smtp_user_name'] = "admin@owent.net"
gitlab_rails['smtp_password'] = "admin@owent.net的密码"
gitlab_rails['smtp_domain'] = "owent.net"
gitlab_rails['smtp_authentication'] = "login"
gitlab_rails['smtp_enable_starttls_auto'] = true
gitlab_rails['smtp_tls'] = true
# If your SMTP server does not like the default 'From: gitlab@localhost' you
# # can change the 'From' with this setting.
gitlab_rails['gitlab_email_from'] = 'admin@owent.net'
done.
本来想参考下tolua++的对象生命周期维护方式。一不小心发现了一个坑。
我这里用得是tolua++ 1.0.93版本。
tolua++在new一个类的时候,会把类指针作为userdata传入lua,建立metatable并通过tolua_classevents函数给metatable注册魔术方法。
github是程序员经常上的网站,但如果是在一家苦逼不能访问外网的公司,那不能把自己的代码托管在github上绝对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如 果想要在公司内网也可以用github托管自己的代码,那就要自己搭建类似github的服务器,好在类似github的框架有很多,基本上都是基于 git的,可以无缝衔接github而无需额外学习其他技术。